七类意象(诗歌事物形象)

 

1. 送别类(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,或叙写别后的思念)

①杨柳:与“留”谐音,折柳赠别之俗,象征依依惜别的深情,用来传达怨别、怀远等情思。

②长亭:供行旅休息、饯别送行,表惜别。

③南浦(别浦): 南方水路送别之地。偶与“北梁”对举,以加深离别之情。

④酒:排解愁绪、深深祝福。

2. 思乡类(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,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)

①月亮:表思乡。

②鸿雁: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。

③莼羹鲈脍:比喻为思乡的心情。

④捣衣:思妇伤情、游子思乡。

⑤双鲤(双鱼、鲤鱼): 代指书信。

3. 愁苦类(或表达忧愁、悲伤心情,或渲染凄冷、悲凉气氛)

①梧桐:常与细雨连用,共抒凄楚悲凉之情。

②芭蕉:常与孤独忧愁,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。南方丝竹乐《雨打芭蕉》表凄凉之音。

③流水:表达人生苦短、命运无常的伤感与哀愁。

④夕阳(斜阳): 表达凄凉失落、苍茫沉郁之情。

⑤杜鹃:凄凉、哀伤、思归。

⑥猿猴(猿啼): 悲伤。

4. 爱情类(表达爱恋、相思之情)

①红豆:又称相思子,象征爱情或相思。

②莲:与“怜”谐音,传递绵长思念,象征纯洁爱情。

③连理枝、比翼鸟:比喻恩爱夫妻。

5. 战争类(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,或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)

①投笔:指弃文从武。

②(万里)长城:指边关将士。

③(细)柳营:指纪律严明的军队(或军营)。

④楼兰:指边境之敌。破(斩)楼兰:指建功立业。

⑤请缨:指杀敌报国。

⑥羌笛、胡笳:声音凄切哀婉,常使征夫怆然泪下。

6. 闲适类(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,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)

①五柳:代指隐者。

②东篱:表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情致。

③三径:代隐士住所。

7. 抒怀类

①菊花:坚强的品格,清高的气质。

②梅花:坚强,不屈,不与世俗同流。

③松柏:坚贞不屈,孤直坚强。

④竹子:坚定顽强,不畏困境,蒸蒸日上。六

⑤冰雪:心志忠贞,品格高尚。

⑥黍离:对国家昔盛今衰的哀惜痛感。

⑦草木:反衬荒凉,抒发盛衰兴旺的感慨。


 

1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失分点

失分点一:关键字词赏析题忽视字词在主旨和结构方面的作用。

✍问题:“某词是全诗关键,为什么?”

针对这类题,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:古诗非常讲究构思,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、感情基调,或者全诗的思想。

抓住这个词命题,往往可以以小见大,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。

✔具体而言,要从以下几步来回答:

(1)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;

(2)该词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用。

 

失分点二:意境类鉴赏题忽视诗句本身内容。

✍问题:“这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?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”或者问:“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?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?”有时也这样问:“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?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?”

解答这类问题时,要从三个部分入手,即描摹诗歌图景一概括意境特点一剖析作者思想。

★第一部分,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。这里有两个要点,一是用自己的语言,切忌直接引用;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,不必每句、每个景物都写到,但要写到大部分的、主要的景物,语言力求优美。

★第二部分,考生在描摹出图景后,用一句简练的话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,或幽静,或萧瑟,或生机勃勃,或孤清冷寂等。

★第三部分,根据这首诗歌情景氛围的特点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。

✔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三:

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,变描摹为翻译;

二是考生着重于“思与境谐、情景交融”的正衬模式,忽略了诗歌会通过景物描写来反衬思想感情,造成理解上的片面,这种情况下,应借助诗人的生平、抱负或标题、注释等来思考,避免出错。

三是硬套某些术语,不结合诗句本身的内容分析。

 

失分点三:炼字型的鉴赏题忽视诗句的前后关联。

✍问题:“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?为什么?”或者:“某字历来为人称道,你认为它好在哪里?”

对这类题,作答时,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,要放在句中,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。

✔具体说,要分三步作答:

(1)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;

(2)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;

(3)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,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。

 

失分点四:语言鉴赏题忽视术语的准确性。

✍问题:“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?”或者让考生分析该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。

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得如何巧妙,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。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:

清新自然、朴实无华、华美绚丽、明白晓畅、多用口语、委婉含蓄、雄浑豪放、笔调婉约、简练生动等。

✔这类题要分三步来答:

(1)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。

(2)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。

(3)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。

 

失分点五:托物(人)言志型、咏史型鉴赏题忽视“表层”及“深层”含义。

表面上看,是对某物及某个历史人物的感叹,而实际上往往表达作者自身的某种情感。

在回答这类问题时,既要答出表层意思,也要答出深层意思。

 

失分点六:表现手法类鉴赏题忽视手法的艺术效果。

✍问题“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(或艺术手法,或表现手法), 说说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?有何效果?”或者直接问:“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?”

要准确解答这类题,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。